高血壓、心臟病、膽固醇過高

腸胃保健知多少 作者:王財樹

 

          台灣地區由於近幾年來工商業蓬勃發展,經濟迅速起飛,幾乎每個人從小道大都是魚、肉、蛋、奶、豆類,未曾缺乏過,而生活水準提高的相對結果,也造成現在人營養過剩的危機,以至於一般人在步入中年之後,便不自覺的小病叢生。

    一般而言,進入中年的前兆期是指三十歲左右,這時是人一生當中的精華歲月,不論男女都是心理、生裡最高峰的階段,但同時也是進入疾病階段的預警期,所以在這個年齡左右的男女,特別需要注意身體健康的保健。

    慢性病發生的預警期有些徵兆是可以事先察覺的,我們可由以下幾種現象來做一評估:

一、     是否常感體力不繼,容易疲勞。

二、     早晨起床後,會腰酸背痛。

三、     通便不正常,時有便秘的現象。

四、     三餐不定時定量,容易胃痛。

五、     小腹漸凸、視力減退。

六、     容易頭暈。

以上六點可能是許多人常有的一些不正常反應,但我們經常因它的病情不重而忽略,這是一種危險的心態,因為,這些徵兆極可能會是使您痛苦纏身的慢性病前兆;所以我們平時應多留意身體所發出的一些訊號。

 

《慢性病的誘因:營養不均衡》

    根據統計,慢性病的引發,除了有一部分是來自遺傳之外,絕大部分還是營養的不均衡所引起。讓我們試想,從小到大,幾十年的時間裡,您可能一直在偏食的情況下生活,像有些人不喜歡綠色蔬菜、有人不吃苦瓜、有人不吃茄子、有人不吃牛肉、有人不吃蛋……等等諸如此類的偏食現象,俯拾即是。那麼當然到了一定程度,身體因嚴重缺乏某些營養,就會報廢待修了!

    聖經上提醒我們,要懂得保養愛惜自己的身體。也就是說造物主賜給我們這麼豐富的生活以及功能齊備的身體,我們應當好好照顧愛惜,隨時保養。

    既然身體需要保養,那麼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最好的保養法呢?以生理學的觀點來看,任何非自然的方式,如藥物控制所得來的健康(舉例而言,如經常服用抗生素等等),都不是最好的健康。真正要維持身體的健康,恢復身體各部功能,最好的還是供應身體足夠的營養。然後再加上運動,那麼大概三個月之後,您的身體就可以再次生龍活虎起來。

 

《膽固醇過高》

血中膽固醇過高,是現代人共同的煩惱,過高的膽固醇,會造成許多文明病,諸如,高血壓、心臟病、血管硬化等等。這些疾病在台灣早已擠進十大死因中。近代醫學上有非常多的研究針對如何降低膽固醇,可見血中膽固醇的高低,已成為世界性的話題。

造成血中膽固醇過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吸菸、飲食過量、少運動、服用藥物(如口服避孕藥)、老化等等。

科學家已經研究出許多方法可以降低膽固醇,除了各種藥物之外,像纖維質、魚油、大蒜甚至嗜酸乳桿菌,都有降低膽固醇的研究,近代許多醫學學者不約而同地研究出嗜酸乳桿菌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此乃是因為它可以抑制膽固醇生長時所需要的一種酶(hydroxymethylglutary CoA),繼而阻斷膽固醇的收長,使膽固醇的形成率降低。

 

《消化:抗病的第一道防線》

人的身體是一部化學機器,可以接受所有餵養它的食物。有些食物由於嘔釷和腹瀉以至於尚未吸收就被拋棄了,有些被用來修護身體組織,以些被儲存於人體的脂肪細胞中,有些則被當作身體能量的來源。

如果我們吃下的食物放出的能量不夠高時,身體便會堅持要吃更多,此時若未補充食物,餓壞了的身體也會毫無怨尤運用堆積的脂肪;當脂肪用盡時,就以自己的組織作燃料,當能過挪出的每一點都用過了,那機器就停止下來,接著便是死亡。假如這部內燃機加了太多次錯誤的燃料,就會引起疾病和損壞。

人體的消化系統中,具有一百種左右與我們共生的細菌,這其中的有益菌(最典型的譬如嗜酸乳桿菌),會製造各種酶,幫助腸道中的食物進行化學分解,減輕腸道的消化負擔;又可製造維生素K及維生素B1、B2隨時供應身體所需;除此之外,這些有益菌還能降低消化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有毒物質;在降低膽固醇,對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以及增強免疫機能方面,都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但由於我們吃入的食品種類改變了腸道中的生理環境,都會不利於這種有益菌的生存。唯一的方法只能藉著補充嗜酸乳桿菌的活菌食品,來強化上述的功能。

消化系統事實上是一個化學精鍊廠,它用自己的燃料(消化酶),利用外來的供給物,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澱粉和糖)、微生物和礦物質,加以發揮利用後輸出能量。整個消化過程在消化道進行。

成人的消化道是一條長約三十英呎的空管,開口於嘴,結束於肛門。食物在最裡被咀嚼後就為唾液所作用,到腸胃再進一步分解、吸收,而廢物則在肛門被排出體外。這條連貫的管狀運輸帶,沿途有很多站可供微生物化學師將食物分解、稀釋、溶解,且增添或減少一些化學品以使食物為身體所利用。

 

《養生之道在消化道》

消化時碳水化合物和糖被還原成葡萄糖,然後被小腸吸收,以利將來可在各個細胞中被利用。脂肪是可燃的,不過它們通常需在碳水化合物幫助下才能完全燃燒,剩餘的脂肪貯藏於身體各處。

當嚥下的食物在小腸發酵或腐化而使化學作用反常時,它的生成品一定會刺激脆弱的腸襯細胞。腸會嘗試儘快擺脫這些刺激物而造成嘔吐或腹瀉,否則亦會使小腸痙攣,使刺激物不能再向前推進,因而形成便秘或腸道阻滯。

不論我們的感覺如何,唱歌、嘆息或呼吸ㄉ仰賴體內燃燒系統供應能量。所以,生物學家康拉(Joseph Conrad)說:「您不能忽略良好的消化系統的重要性。生命的喜樂……有賴一個健康的消化系統;反之,一個不良的消化系統,會使人疑慮不同,孕育著死亡的思想和陰影。」

消化的整個景象是一幅大而繁雜的油畫,從前面幾篇文章的描述我們可以了解到消化系統的活力可以保障生命的健康,尤其是以膳時來改變身體的化學程序不單是可行的,而且對病況的調整也是最適合的了。三十英呎長的消化道要成期保護身體免受傷害而戰,所以維護了消化道的健康,就掌握了對抗疾病的第一線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長髮竤傑 的頭像
    長髮竤傑

    MOVE LOHAS

    長髮竤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